中国的电力工业 理应适度超前发展?
时间:2020-08-27 浏览次数:17811996年我国国民经济保持适度快速增长,治理通货膨胀取得明显成效,宏观经济环境改善,整体经济形势进一步好转,这一切表明“九五”开局良好。1997年,中国首季经济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经济进入新的阶段,我国今年经济增长可能达到10 %,通胀可望控制在5%左右。目前,国家经济工作的重点在于结构调整, 机制转换,盘活存量,以上所述为未来电力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经济条件。
中国电力发展概况
到1995年末,我国发电装机容量达2.1亿千瓦,发电量9880亿千瓦。 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分别是1949年的113倍和229倍。建国以来46年,全国电力完成投资3600多亿元,全国已有500千瓦以上电厂7484座,已完成华北、华东、东北、华中、 西北五个超高压跨省区电网,以及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省区联营电网和山东、福建、四川、海南、新疆、西藏6个独立的省区电网。跨省区除西北电网外, 均已形成50万伏主网架,到1997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4亿千瓦以上, 可能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这些均为2000年实现电力全国联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剖析主流资金真实目的,发现最佳获利机会!)
虽然我国电力高速发展,成绩瞩目,但全国性缺电现象仍属严峻,全国缺电持续时间长,缺电比例高。1995年全国缺电比例高达20%,缺电1500万千瓦,缺电量 500亿千瓦时,各地拉闸现象仍很突出。 充足的电力供应是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电力短缺必然限制经济发展速度。如按每千瓦时电量创造产值4.5元计算,全国共损失产值2250亿元,损失税收200亿元。因此,加快电力发展, 增加电力有效供给,促进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仍将是电力工业今后一个时期工作重点。
中国电力短缺的原因
我国的电力发展速度低于GNP的增长速度,处于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位置。造成当前电力短缺的原因有:
1、电力投入资金不足,计划资金到位较低, 一方面国家贷款还本付息电价未到,另一方面电费拖欠严重。
2、电力建设规模不足。
3、电价水平长期偏低。电价机制未形成,电价过低起不到供需调节作用, 造成电力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
4、电力企业自身能耗高,造成用电量大。据统计, 我国的电厂因电损失和网损高达20%,而国外先进水平只为10%。
5、由于用电结构变化,电网峰谷差越来越大,电网调峰矛盾更加突出。
6、电力企业经营效益低,企业投融资功能很弱。
7、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的外部环境严峻,电煤供应紧张。
“八五”期间,电力消费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年均增速为10.1%,由于“七五” 和“八五”电力建设的显著成就,全国除个别地区外,电力供应长期紧张的状况已大大缓解,电力供求基本平衡。
从电力消费结构分析,工业仍是电力消费的最大用户,1995年占74.9%,年均增长9.4%。居民生活用电位居第二,比重不断提高,1995年占10.2%, 年均增长 15.9%,增长速度很快。商业服务业用电比重虽然仍比较低,1995年占1.9%, 但需求增长最快,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3.9%。其他行业用电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提高,产业结构的调整,电力供需形势出现了新的特点:
一是电力供需矛盾更为突出地反映在电力负荷的供求关系上,由缺电量转变为主要缺电力,电网峰谷差日渐增大,大部分电网高峰电力不足,高峰时拉限电力的情况普遍存在。
二是全国普遍、持续、严重的缺电局面演变为季节性、地区性的不平衡缺点。华北、华东、广东等东部和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用电需求大,电力供需长期偏紧;西北、四川等地由于近几年投入不足,装机容量少,电力供需更加趋紧张;东北地区近几年经济发展较慢,出现了用电相对缓和的现象,但其用电需求的潜力不容忽视;福建、广西、甘肃等水电比重大的电网,受丰枯期水量的影响,造成严重的季节性缺电局面。
中国电力应适度超前发展
根据预测,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2000年2.9亿千瓦,13800亿千瓦时, 2010年5.4亿千瓦,24000亿千瓦时。电源构成如下:
1)2000年:按发电量,水电占18.76%,油气电占3.12%,煤电占77.1%和核电占1.01%;1995-2000年新装机容量7277.6万千瓦,每年平均1455.5万千瓦。
2)2010年:按发电量,水电占16.78%,油气电占1.8%,煤电占76.42%和核电占5%;2000-2010年新增装机容量25000万千瓦,每年平均2500万千瓦。
1996年4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中规定电力事业应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当超前发展……”。世界各工业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在现代技术条件下,经济发展越快,电力需求就越多。电力的增长速度与整个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成正比例的发展速度,一个国家在工业电气化初期,电力弹性系数远远大于1,在工业电气化过程中,虽然逐渐减少,但绐终大于1。电力工业必须超前发展是因为电能通用性广,是生产、生活的重要条件。因此,各国在现代化过程中,电力工业比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要快得多。最近二十多年,世界上几个主要工业国家,电能增长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之比均在1.5左右。 而我国除少数年份外电力弹性系数均小于1,说明我国电力工业发展滞后, 满足不了国民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因此电力适当超前发展具有必要性。
“九五”至2010年期间,我国要实现电力工业适度超前发展,就必须根据“九五”期间和2010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GNP增长8%和7.2%的规划目标, 加强电力生产和发展,搞好供需平衡。根据历史数据,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可推算出,GNP 与全国发电量之间、发电量与装机容量之间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确定电力工业奋斗目标为:到本世纪末,全国装机容量将达到2.9亿千瓦,到2010年,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5.4亿千瓦,发电量25000亿千瓦时。然而,这2.9亿千瓦是根据电力弹性系数0.8左右下预测的, 若按电力弹性系数为1计算到2000年,我国发电量和装机容量将达到14794.7亿千瓦时和3.21亿千瓦。从发展的眼光来看,我国经济发展前景广阔。“九五”期经济增长速度可能超过GNP年均增长8%的目标。所以,在“九五”至2010年期间,电力工业保持与国民经济同步发展和适度超前发展的任务还非常艰巨。国家要大力发展电力事业,电力企业就必须进一步拓宽筹资渠道,切实加大对电力投资的力度,使电力基建投资占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2%-3%才能确保电力工业超前国民经济发展, 实现电力先行的目标。
根据《远景目标》,到2000年我国装机容量为2.9亿千瓦计算, “九五”期间我国新增装机容量为:0.7277亿千瓦,以此计算“九五”期间在不考虑物价上涨因素的前提下,需投入电力建设资金约6900亿元。年均投入资金1380亿元。但能否实现预期的目标,关键是电力基建资金能否到位。要实现这一目标,电力企业的筹资、融资能力必须大大加强,特别是要通过金融证券业,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相结合的道路,实行电价体制改革和进一步规范集资办电和积极引进外资,使“九五”期间电力建设资金真正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使电力筹资问题落到实处。
1.加快投入、加强电源建设,改善电源结构。根据产业政策,国家应对电力工业实行投资倾斜政策,逐步提高电力投资的比重,增加国家政策性投资和贷款。合理配置资源,改善电源结构,实现“西电东送”、“北电南送”。
2.建立科学的电价机制,努力提高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国家建立科学的电价机制,尽快实现电价并轨。企业优化资本结构,采用多种手段,盘活资产存量。出售用电产权,积极增强企业资本金筹措的能力。
3.进一步做好用电管理工作,节约用电。
4.进一步拓展电力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投、融资能力,使电力筹资问题落到实处。
未来电力事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大量的资金投入不可能完全依靠财政部门,依靠银行解决又会进一步增加企业的高额负债,最好的办法是发展资本市场,利用民间资本。
目前,我国直接资本市场的规模很小,占GNP的比例10%左右。 而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中,直接资本市场所占GNP的比重均超过40%,日本更高为96.7%, 世界平均为39.2%。因此,我国发展直接资本市场具有广阔的空间。
电力企业与资本市场
国家体改委副主任洪虎近期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说:“我国将积极推进和规范股份制改革,对于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对于搞好国有企业改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至去年底全国共有股份制企业9200家,股本金6000亿元,其向社会筹资1500亿元,有107家企业入围国家最大工业企业500强。至1997年5月8日,我国上市公司已达601家,601家上市公司A股发行总额已近1170亿股,上市总额已逾300亿股,B股发行总额已达87.85亿股,上市总额80.64亿股。 近几年来证券市场从无到有,到形成一定规模,表明证券市场对于国民经济的作用愈来愈为人们所认识,证券市场筹资与优化资源配置的良好功能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电力工业由于技术资金密集,建设周期较长,资金回收较慢,因此,电力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加强参与资本市场投、融资能力,对解决电力建设资金不足,加速电力工业发展将起重要作用。
近年来,电力企业已逐渐打破了过去由国家独家办电局面,在实行“电厂大家办,电网国家管”、“集资办电”政策后,先后有内蒙电管局筹组的“渤海湾电力股份公司”、广西电力局筹组的“广西桂冠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电力局等组的“广东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能源总公司组建的“深圳能源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等等规范化的股份制公司成立。由中国华能集团筹组的“中国华能国际股份公司”和“山东华能股份公司”已发行股票并在美国纽约挂牌上市。华能电力集团公司组建的“京大唐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已在香港发行上市。
到目前为止,在我国境内发行股票并上市的公司已有19家(附表所列),在香港美国等海外上市的公司有4家。随着电力工业体制的深化改革, 许多发电企业逐渐开始了股份制改造,开辟了电力建设资金来源的新渠道,较好地促进了电力工业的向前发展。社会为电力企业筹集了大量的建设资金,为推进国企改革的顺利进行作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从附表中,我们可看出:在国内上市的电力企业现有资产已达:341.5281亿元人民币,上市规模为70.1517亿元人民币,上市筹资超过百亿元人民币, 使上市电力企业具备了相当的实力和规模。至1997年5月止, 上市电力企业发行总额占上市公司A股发行总额的6.1%。上市电力企业发行总数占全国A股上市公司总数601家的3.16%。目前,电力行业在股票市场上已占有一席之地,但与其他行业相比其上市规模仍然偏小,有待进一步扩大其资本市场的筹资能力。
1996年,由于我国宏观经济开始好转,电价上升及降息等因素,使1996年电力行业各上市公司业绩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主营业务利润普遍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1996年沪深上市公司平均每股收益为0.294元/股,净资产收益率为9.95%。
从附表中,我们可以看到:1996年沪深上市电力企业平均每股盈利为0.4292元,较1995年增长17.34%,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为15.16%,较1995年提高2.2%。
从以上数据可看出:1996年电力企业的盈利水平远远高于全国上市公司的平均盈利水平,表明电力行业发展水平高,获利能力强,上市的电力企业正处于稳步发展阶段,并将进入高速成长阶段。上市电力企业净资产收益率远远高于配股所要求达到10%的要求。为电力板块进一步大规模扩募准备了条件。
加速电力企业股份化进程 进一步拓展其筹资渠道
社科院最近一份研究报告显示:至1995年,5059家实行股份制的工业企业在资产负债结构、获利能力上都显示出较强的优势,其平均经济效益指标呈现上升状态,资本利税率平均为16.03%,大大高于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平均水平8.29 %。股份制企业在扩大其生产规模和能力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企业在进行扩大再生产时所承担的财务风险相对较小。因此,加速电力企业股份化进程,拓展其投、融资能力将为电力事业的发展带来契机。
我国1996年计划增发50亿股票及1997年计划发行300亿股票的规模, 重点支持国家大、中型企业,农业、能源、交通、通讯、重要原材料及高新技术企业。1997 年的额度将拿出一部分支持上市公司再次发行新股,重点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国家绝对控股,可流通股份偏少,经济效益较好的大中型企业。
根据1997年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大型企业效益普遍好于中小企业,企业盈利水平的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和资金利税率三项指标均好于中小企业。大型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接近于合理负债区间60%,其经营风险较小,偿债能力较强。这些均表明大型企业规模经济优势明显,大力发展大型企业,治乱、治散,发展规模经济,切实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势在必行。
“九五”期间,基础建设项目仍是国家重点扶持对象,大力推行国企改造及发行电力债券已进入实施阶段。1997年电力工业将努力培育电力企业的投、融资功能,开拓新的融资渠道,继续抓好发行电力企业投资债券、可转换债券、境外发行债券、国内外贷款、企业股票上市等各项工作。
据统计,1996年末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38520.8亿元,1997年将增长28 %左右,比1996年增加10780亿元以上。如此看来, 我国电力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并上市、发行债券筹资是极为可行的途径。
另外,加强境外募股的力度是我国目前证券市场发展的方向之一。第四批境外上市企业就有5家电力企业,最近华能将公开发行约2亿美元的可转券。
今后,我国选择境外上市企业仍将优先考虑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行业的公司。此外,国家允许上市公司通过购买现有或新建电厂来避开建设周期的风险。这些均为电力企业的发展带来契机。
到目前为止,沪深上市的二十家电力企业,在地区分布上出现严重分布不均。东北、华南、华东地区的电力企业所占比重最大,而华北、华中、西北、西南等地区上市的电力企业严重不足或根本没有。国家管理部门在未来安排电力企业上市时,应注重地区上市比例,让缺电力地区的企业可尽快融资上市,使其能尽快协调该地区各产业经济的均衡发展,使全国资源有效利用,进一步推动全国经济的均衡发展。 现阶段我国电力需求仍不平衡,电力短缺仍然严重,这为电力行业未来发展提供了根本的条件。国家产业政策的倾斜,上市公司规范内部运作,合理配置现有资产,有效地利用社会闲散资金并通过收购、兼并同行业,适时适当地扩大企业现有的经营规模,将为其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实践证明:电力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参与市场机制的竞争,拓展资本市场的投、融资能力,募股集资上市可使电力企业经济效益得到更好地提高,为社会创造更多的效益。为我国顺利实现电力事业“九五”及2010年远景目标奠定基础。因此,加速我国电力企业股份化过程,进一步拓展其筹资能力势在必行。
上一篇:No more